(首页)bwin网页注册版-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封面新闻丨热热热!北方高温持续打卡 多地将现成片40℃

2024-06-13 14:24:40 来源: 中国科技网综合 作者:

打败北方人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北方这轮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还在如火如荼继续着。

2024年6月12日,北京海淀区莲玉桥,持续高温天气下,市民顶烈日出行。视觉中国供图

热到破纪录——

6月10日,山东、河北、天津、江苏有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上旬极值。

6月11日13时,河北平山实时气温达41.4℃,超过新疆吐鲁番。河北全省多地气温突破40℃。

6月12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山西西南部、新疆吐鲁番局地40~42.3℃。山西汾阳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截至6月12日,今年北方已有三个省会级城市气温打卡“40℃”了,分别是——石家庄、天津、郑州。(南方目前只有海口冲上过40℃)

据中气爱发布的网友投稿显示,天津的玻璃都热炸了……

图片来源:中气爱哔哩哔哩动态

6月13日,华北平原等地高温仍处于鼎盛状态,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成片40℃,部分地区最高可能有43℃甚至44℃,可能接近或打破6月最高纪录甚至观测史纪录。

热到烫脚——

下面这些地方午后出门应该都会烫jio吧……河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等地不少地方地表温度超过60℃,局地甚至超过70℃。

左图为地表温度超60度的地方;右图为超70度的地方。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高温与强对流结伴出现——

高温天气常常会和疾风骤雨结伴出现,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这是由于强对流天气,其实是空气强烈垂直运动而引发的天气现象。由于春夏季节气温上升、水汽输送增强等原因,强对流天气也最为多发,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午后,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多,容易释放能量,进而发生强对流天气。比如12日北京就是“先热后雨”的天气模式。白天骄阳炙烤,午后山区、夜间就出现了分散性雷阵雨,局地伴六七级短时大风,出行需要注意防雷避雨和防风。

强度强,耐力也足——

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部分地区高温从10时前后就开始,到了晚上19时至20时才陆续结束,简直就是高温陪着上下班的节奏。

比如河北,6月8日至11日,共有91个国家级气象站35℃及以上高温总时长超过20小时(平均每日5小时),其中有9站超过30小时,藁城高温时长最久,达到32小时;今天藁城气温再度冲上42℃,连续两天上42℃在当地观测史上首次出现。

6月11日,市民骑车经过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北方这场大范围高温天气直到14日才会短暂减弱。中央气象台预计,明起至15日,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

重要的是,后面还有高温卷土重来!!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16日至18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还会再度发展。总之,这个6月中旬,北方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为啥会这么热?专家解读近日北方高温成因

从天气原理上来看,这是暖性高压东移导致的,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天空看起来非常晴朗,日照也很强,造成大范围高温天气。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11日-13日是核心时段。另外,由于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会很高,交通出行需要注意安全。

为何高温越来越强烈?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也趋于频繁,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或已成为新常态。此外,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趋于结束,但其滞后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大概率在2024年夏季转变成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并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而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高温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的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东部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多,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高温来袭!小心热射病和“空调病”上身

在高温条件下,有一种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那就是热射病。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介绍,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

热射病并不是突然发病,而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因此,在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时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置、治疗,可极大程度避免发展成热射病。

例如,在高温天气,尽量不从事室外工作,如若必须在室外工作,则要注意工作强度,在感觉到比较热时,及时到阴凉处进行休息。同时,要少量多次饮水,每隔15~20分钟及时补充温水200毫升左右,也可以适当饮用电解质饮料。

高温天气下,大家都想待在空调房间里不出门,其实这样也不好,容易患上“空调病”。“空调病”主要是指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群,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从而出现鼻塞、头晕、打喷嚏等症状,多发生于老人及儿童。

“空调病其实不是一种病,是在空调环境里待久了产生的不适症状。无论是天热天冷,在空调房间里待的时间都不宜过长,一般2小时需要开窗换气一次,空调温度设置在26℃为好,不宜过度贪凉。”张培荣说,特别是在剧烈运动后,切忌立刻进入空调房间,以免张开的毛孔骤然收缩,从而受凉得病。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气象台、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等)

责任编辑: 李梦一
XML 地图